首页 滚动 > 综合 > 正文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东周之后,周王室式微,众星捧月般的格局被打破,诸侯争霸,齐国参与其中,最终成为春秋霸主。原因就在于齐国的君主善用人才,管仲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管仲原是商人,与鲍叔牙相交甚密,也是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管仲,让他经天纬地之才有了施展的平台,他也不负众望,将自己所有计谋倾囊相授,为其齐国做出了许多大的奉献。

这是一个全才般的人物,大到治国理政,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兵制改革,作为政治家的他毫不费力,各种治国政策都信手拈来。小到为人处事,功高不过主,齐桓公也对他信任有加。


【资料图】

而最优的还数他商人的一面,管仲的经济政策,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让各国俯首称臣,那么管仲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到底有多厉害?

齐纨鲁缟,服帛降鲁

齐桓公即位不久,齐国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内需平定乱局,由弱变强;外需抵御劲敌,防范于未然。于是他重用鲍叔牙、管仲等人。

此时有人向齐桓公提议:“齐国初定,鲁国与我国邻近,且早有恩怨,不妨出军攻打。若能攻下鲁国,既可以使之割地赔偿,也好震慑别国,一举多得。”

管仲却对这个建议强烈反对。他劝谏齐桓公说:“此时出兵,不妥,若集中兵力攻打鲁国,别国趁机来战,我国则腹背受敌。臣有一策,不费一兵一卒,可取鲁国。”

鲁国有一特色,名为缇服,制作工艺十分繁琐,所以售价比寻常衣物高了好几倍。能穿缇服的多是达官贵人。

追求品质,寻常百姓对此物需求甚少,供大于求,一般只有专门工匠才从事制作。

管仲抓住这一点,是要打破其中供求关系,于是请齐桓公日日穿上鲁国的缇服,让他下令:“凡齐国人士,都需穿缇服,但我国之中不许制作缇服。”

还派了一批商人前往鲁国,以高价收购缇服,运回齐国。

鲁国人民都受宠若惊,都道这缇服虽然稀罕,但到底有利可图,一部分人开始弃耕从织,赚到了许多钱财。

鲁国的大王见到自家的缇服如此畅销,也欣然接受。农耕虽为国之本,但有了钱财,可以买粮换粮,到底是不亏的。

管仲见此计饶有成效,又加大力度,再遣一批商人去到鲁国,又以几倍的价钱购入缇服,一时间出现了“缇服热”,此时鲁国其他百姓都放下农活,转制缇服去了。

当鲁国举国上下都为之疯狂的时候,齐桓公一纸诏书下来:即日起举国上下不得再着缇服。召回在鲁国的商人,不许再收购缇服。

这下鲁国才是真的疯狂了。为制缇服他们全民出动,地里的农作物无人耕作,又囤积了大量的缇服无处售卖。国库空虚,有钱无粮。

鲁国的大王发觉事情不对,想向他国购买粮食以充国库,但管仲早有准备,与别国早早的达成合作:若鲁国来买粮,须以高几倍的价格卖出。

这一招,于齐国,是挫伤了鲁国的锐气,增长了自己的士气;于他国,赚到了“鲁难财”,充实了自己国家的国库。

只有鲁国,一样都讨不得好,财没留住,百姓的农耕生活也遭到重创。支撑不久,只得认败。

买鹿制楚,买狐降代

齐国想要成为春秋霸主,楚国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但是两国实力相当,若要强攻,必定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这样的局势显然是不利的。鹬蚌相争,到时候不知会便宜了谁。

为了打败楚国,管仲结合其地势特点,出重金向楚国买鹿。他让齐桓公对外宣称最喜欢鹿肉,而楚国地处南方,鹿是最寻常不过的动物。

为了讨得齐桓公喜欢,齐国人愿意花五倍价格向楚国购买鹿肉,活鹿口感最佳,若有更难得珍稀品种,则可出价更高。

楚国的商人一得到这个消息,便加紧向民间收购鹿肉以卖给齐国,连带着楚国百姓也都跑到山上去抓活鹿,田地一时间都无人问津,荒废了许久,楚国的农业暂时陷入停滞。

楚国的大王对此不以为意,他认为:“齐国有君如此真是悲哀,竟然将一国重要的财产用来满足口腹之欲,看来齐国存续不了多久。”但送上门来的生意哪能不做?于是也默许民间的行径。

他同鲁国一般,都天真的认为粮食可以用金钱去交换。殊不知,管仲既然能想出此策,自然也想到了如何断掉他的后路,并且早早的实施了。

楚国赚得盆满钵满之际,粮食因为没有及时得到百姓的补给,也亏空得差不多了。欲向别国买粮,则告诉不许。

原来啊,齐国已经垄断粮道,他国不许向楚国售卖任何粮食,否则视为与齐国为敌。

有钱无粮,难以生存,百姓为了生活都逃离楚国,跑到齐国去了。人丁一少,再加之国库空虚,楚国无法,只能向齐国俯首称臣。

齐国对代国也如法炮制,因为代国以狐皮出名,就花高价买代国的狐皮,惹得代国的百姓都无心耕种,纷纷跑去抓狐狸。

但狐狸哪有那么好抓,常常是数月甚至一年才能偶尔抓到几只。

田地无人耕种,狐狸又没抓到几只,自然卖不出多少银两。这下连买粮食的资金都不够,一年下来,国力下降,不攻自破,只能依附于齐国。

举一反三,衡山之策

有了前几个策略的成功经验,管仲对付衡山国更加轻车熟路。衡山国以兵器出名,自然是高价收购兵器作为引子,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不仅仅是收购兵器这么简单。

为了加快称霸的速度,管仲双管齐下,既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还以几倍价格购买它的粮食,但始终保持在制造和售卖兵器利润更多的水平上。

两经比较,一方面,衡山国无人再产粮,都投入打铁锻造兵器的行列中,另一方面,原本剩余的粮食还没来得及向他国寻求补给就被迅速买空。

等时机已到,齐国又抽身而退,还不忘断其粮路。

徒留下衡山国一地的兵器无人收敛,可兵器不能当饭吃,衡山国百姓皆苦不堪言。

深谋远虑,神龟换粮

某日一户普通人家发现了一只体型较大的乌龟,管仲得知,赶紧让人将乌龟带回来,并向齐桓公说:“吾观此龟并非池中之物,请大王封其为神龟,必能护我国风调雨顺,百姓和乐。”

齐桓公虽然不解此意,但毕竟是管仲的建议,知道他定有深意,便照做了。一时间,整个朝堂都知道了“神龟”的存在。不过这还不够,让它传入百姓耳中才是最紧要的。

于是国策多了一条规定:每年有专门的日子要祭拜神龟,必须以牲畜祭拜,礼仪规格不得过低。百姓有买不起活的牲畜,就用稻草绑成或牛或羊或狗的模样来替代。

这只看似普通的乌龟便以神龟的模样深入人心,好吃好喝好生供养,就这样相安无事的度过了好几年。百姓也不知怎么的,只知道上位者说这是祥瑞,那它就是吉祥的象征。

直到四年后齐国攻打孤竹国,它才发挥了它真正的效力。此战持续太久,前方粮草吃紧,国库空虚,一时间供应不来。

无粮打仗,任人如何祭拜神龟也不能让天上下粮食雨,亦或突发神迹,使敌军不战而退败。

管仲早知,齐国之中,有这样一户人家,屯粮无数,家中所贮藏之粮甚至能够支撑前方将士们打上几个月的仗。

任意索取恐伤民意,乱民心。神龟就是一个解决两难问题的契机,因为它已经在民间落了根。

管仲于是找到这户人家,以神龟换了他的粮食,还能义正词严:“因你自愿献出粮食来供应我军,大王才赐下神龟。

这神龟乃是国之重器,兴国的象征,务必好生爱护。”那户人家欲哭无泪,但也找不出纰漏,只能感念君恩。

临终遗言,堪破奸臣

回顾管仲的一生,出过的计谋数不胜数,取得的胜利亦然。他以锐利的商人眼光极力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霸主,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政治家,他杀伐决断,算无遗策;作为商人,他能够看到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并利用好这份贪婪,算尽人心。

于别国而言,他是阴险狡诈的劲敌;而对于齐国,他是最大的功臣与忠臣,即便是在死前,依旧任劳任怨为国君着想。

管仲临终之前,齐桓公前去探望,管仲道出遗言:“大王以后一定要小心易牙、竖刁等人,他们虽然臣服大王,但是却是用伤害自己和孩子方式来表达的,这样的人不是忠诚的人。”

说完不久就咽了气。不过齐桓公在管仲死后,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话,依旧重用这几人,最后果然不得善终。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