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 综合 > 正文

整村援信在临江

整村援信在临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马 录

2023年农历正月初七,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榆树农村商业银行五棵树支行的客户经理孙晓凯的手机里就传来了一阵哭声。“倒了,两头牛都倒了。”话音气力不大,却字字透着伤心和绝望。孙晓凯一边安慰,一边问报案没,电话那头还是不停地边哭边说,一点儿没搭他的话茬儿。孙晓凯突然意识到对方可能压根儿没想到报案这事儿,赶紧说,“咱们不是有保险吗,快报案呢,保险公司就能赔你钱。”听了这话,电话那头才慢慢止住了哭声,问他怎么报案。孙晓凯翻出手机找到报案电话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念给对方听,然后仔细叮嘱报案时要说清楚的内容,等到那头完全听明白了,才撂下电话。

下午就传来了案子已经办理完毕的消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接到报案电话后当天就去了临江村,详细了解了养牛户李春丰家两头牛的死亡情况,做出一头赔付6000元、两头总共赔付1.2万元的赔保决定。孙晓凯记得,自打2020年9月榆树农村商业银行开始推进整村授信工作以来,这是自己经手办理的第二笔运用组合金融手段保障农户收益的案例,也是办理速度最快的一件。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是东北农村的俗话,说的是养殖家畜的风险。李春丰一家就父子两人,主要靠养牛为生,从最初的一头乳牛,靠着不断繁殖,到去年变成了22头,按市价少说也值四五十万元。眼见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李春丰心里却一直踏实不下来。按孙晓凯的话来说,钱是不少,全在牛身上。一来是怕牛得病,二来不管是育肥牛还是养乳牛,饲料的耗费巨大。一头牛一天光花在饲料上的费用就在十五六元,一年就得五六千元,如果想育肥牛喂精料,那就得将近一万元。一辈子勤勤恳恳的父子俩舍不得好吃舍不得好穿,自家院子里光牛棚就占去了一大半,屋里屋外、身上全是“牛”味,就连家里的一垧多地外加在松花江边开的一点荒地,全都种上了玉米,从棒子到秸秆都做了牛饲料,也还是差很多。直到整村授信在临江村推开以后,一向谨慎的李春丰尝试从榆树农村商业银行贷了两回款,一次是前年秋天贷了4万元,另一次是去年秋天贷了12万元。给牛看病购买饲料以外,竟然还有余钱,狠狠心,在五棵树镇牛市上前后抓了3头牛,终于摆脱全靠自家乳牛一茬生一茬地扩大养殖规模的老路。

2月16日下午,说起这些,年近花甲的李春丰靠在自家里屋的门框上,拘谨的眼神时不时瞟向坐在饭桌边用手机帮他查看赔保款到没到账的孙晓凯身上,其中的感激和依靠像冬天里的火苗一样热切。

“说我的那笔钱,打到你们那儿了?”

“不是打到银行,是直接打到你的卡里。”

“没有啊。”

“那你自己没看看你卡里多没多钱呢?”

“没,没有啊。也不知道卡搁哪块儿了呀。”

……

“看到了。打了,2月7日就打了。”

李春丰的贷款是通过榆树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的全线上数字化贷款产品“榆农快贷”申请的,作为对养牛户的贷款鼓励,银行附加赠送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活牛保险。按照理赔规定,成牛死亡时,400斤以下的不赔,400斤到700斤的赔6000元,700斤到1000斤以下的赔1.2万元,而1000斤以上的赔1.5万元,几乎接近一头肥牛的市场全价。李春丰家其实去年总共病死了三头牛,死得早一点儿的一头是小牛犊子,不在保险之列。得到赔偿的两头成牛,本来长得挺好,年前得病后又是吃药又是打吊瓶的,就是不见好,活活从800多斤瘦成了400斤多一点。损失是大了些,不过有了贷款和保险,李春丰养牛的精神头没受太大的打击。

近年来,榆树农村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完成“榆快金融”系列线上产品,只要在手机上点开“榆快金融”小程序,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份、用途进行所需的专项贷款产品申请,前期通过预授信的客户最快能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就能拿到贷款。专门针对农村客户的“榆农快贷”“榆快·乡村振兴贷”,包括“榆快·红孵贷”“榆快·活牛贷”“榆快·光伏贷”等线下产品,则是根据吉林省金融系统在全省农村地区开展的整村授信工作量身打造的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大礼包。根据不完全统计,到整村授信开展近两年后的2022年年底,榆树市已有过万农户在榆树农村商业银行实际使用贷款达到18亿元,2023年预计达到25亿元,远期目标120亿元。

孙晓凯包村负责的临江村,全村4200多人900多户人家,已经有190多个养殖户、种植户、农机户等受益于“榆农快贷”的快捷便利,念起了自家的致富经,种植、养殖、农机、打鱼、特色经济等发展得颇有成色。全村家畜养殖户户都有,牛价好的季节,一头能挣四五千元。像李春丰家20头上下的算是一般养殖户,大户少说也得三四十头起步,目前村里最大的养殖户有100多头牛,全村存栏1000多头。种植方面,全村共有900多垧在册耕地,种植大户一年能种七八十垧以上,小户也有一二十垧。和周边的村屯一样,地里种的大多是玉米,少部分种植水稻。

从李春丰家出来,孙晓凯打算到农机大户姚春丽家看看。正月里气温低,冷风飕飕,走在满是白茬的黑土大地上,即便浑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走出几分钟的路程,风似乎也能透过一层层的衣服从身体里直接穿过。只有一望无际的积雪被远远近近的水泥村道、一排排的枯树、东一片西一片的房子,还有时不时靠近的车辆不断地勾画着,一幅暖阳下的乡野风景,方能帮忙控制住瑟瑟发抖的手脚。

和外面的数九寒天相比,姚春丽家6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全然是春天的气息,东西两厢两趟举架3米多高的彩钢房里停满的大大小小农机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春播的一声令下。东厢车库里一台庞大的迪马牌收割机尤其显眼,全身葱绿,机身铺满大半个库房,驾驶室几乎顶到棚顶。这个“大个头”功能强大,五行作业,茎穗全收,一天就能收八九垧地。进屋坐到炕头上,姚春丽和孙晓凯细细唠了起来。他说,现在家里有4台拖拉机,价钱便宜的一台两万元,贵的15万元;两台免耕机,总共6万元;最贵的就是去年新添的那台收割机,老牌子新品种,30万元;剩下的还有播种机、打药机啥的。刨去政府鼓励农村发展规模化种植给购买的新农机发放的几万元财政补贴外,这些大大小小的农机加起来有近80万元了。中间多亏了银行贷款,才能置办得这么齐全。

姚春丽家是村里的第一农机大户,现在自家种的地并不多,总共也才十来垧,不论是春种还是秋收,几天就完活了,根本不够种。所以,他家的收入主要是帮别人家种地,从种本屯的地,逐渐扩展到四外圈种邻屯邻村的地,现在已经有100多垧的规模了。平时都是父子俩操作两套机械一起忙活,春播的时候时令急,前耕后种,就得雇人来开拖拉机了。从收入上看,旋耕700元一垧,播种400元一垧,打药100元一垧,收割1000元一垧,一年忙下来收入相当可观。而且,随着去年国家《黑土地保护法》的出台,国家和吉林省大力鼓励秸秆还田增厚黑土肥力,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一垧地500元的免白茬播种费用全部由政府补贴,请姚春丽这样的机械户种地的人越来越多。

面对国家的好政策,姚春丽也向孙晓凯说出了自己的新想法。与其开着最先进的农机车给别人打工,不如多种自己的地。去年,他已经用自家的十多垧地注册成立了坤旺家庭农场,下一步就是扩大农场规模,包种别人家的地。按照国家鼓励政策,经营3年以后,一垧地一年还能补贴100元。至于农场扩种到多大规模,坐在一旁不停帮腔的姚春丽媳妇利索地插嘴了。

“越多越好呗,怎么也得五六十垧吧。”

“年轻的,像他这样在家专心侍弄地的人,少!”

“国家还鼓励包地,多好。”

姚春丽倒不像自己媳妇那么乐观。现在能够包到手的地大多是年轻人进城打工后留下的,还有就是岁数大的老人种不了的,前些年陆陆续续让其他种植户包了不少,现在能包的地都连不成片,不利于机械耕种。不过,姚春丽说自己今年才34岁,有时间,有办法,还有国家和省里市里不断出台的政策,相信未来这也不是大问题。

作为榆树农村商业银行五棵树支行的客户经理,孙晓凯的主要工作是在银行划给他的片区里联系挖掘客户,片区在农村的,行里人把这个叫“包村”。2020年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根据全国经验,启动服务乡村振兴的“整村授信”工作。整村授信,顾名思义就是整个村整个村地进行金融授信,方便农村用户随时能拿到银行贷款,助力乡村振兴。但是,这是一件说起来挺简单做起来却特别困难的事情。仅从榆树市来看,全市4700多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388个行政村,分属榆树农村商业银行40家支行包村推进,就是把全行160多个客户经理都放出去,也忙不过来。因此,从整村授信一开始,银行就采用了严格的网格化管理,从支行行长到普通客户经理全部成为网格员,每个网格员尽量多地包村。孙晓凯包了包括临江村在内的两个村。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实现整村授信的全过程大致分四步:线下调查、线上征信、正式授信、客户用信。难就难在第一步和最后一步两头,这也是银行、村委会和农户都很纠结的地方。孙晓凯记得那时候银行提出的口号是“人在网中走,档在格中建,格格有服务”,由客户经理转身兼网格员,他要从熟人放贷、需求放贷向全村全户放贷的目标挺进。孙晓凯说,农村和城市不一样,还是熟人社会,想要把整村授信的工作做好就得和村里所有人混熟。于是,那段时间里他没白日没黑夜地忙着“串门”。以前熟悉的人家还行,打一两个电话就能约上,不熟悉的就得反复登门。按照管理和业务两方面的要求,入户调查的第一步先要拍摄人家房前屋后的照片,然后就是唠嗑,唠熟了,才能问人家家里有几口人,多大年纪,都在干啥工作,收入多少,有没有人户分离分门另过的情况等等,反正能了解到多少信息就了解多少,然后详细记录在每户信息栏下。当间儿,还要瞅空儿打开手机,进到“榆快金融”小程序页面,向人家宣传介绍“榆农快贷”的方便和好处。“串门”结束时,要和客户再拍张合影,相互留下电话和微信。虽然包村这些年里,村里人都知道他这么个人,但是问的多了,难免会有人生疑。在别的村就发生过找条大狗专门拴在门边上,防止网格员敲门的事情。

对于农民们的顾虑,孙晓凯是理解的。他说,你不能拿城里和南方的标准来看。不管是贷款还是通过别的什么方式借钱,在老辈人的思想意识里都认为那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有天然的抵触情绪,像李春丰家那样父子俩养了几十头牛,肯放下脸来贷款也只是这几年的事,事儿不大,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个不小的突破。所以,他认为只有把整村授信这件事儿彻底做好了,让大家都能认识到贷款不丢人,就像租别人家的拖拉机帮自己家种地一样稀松平常就好了。同时,这几年成长起来的养殖和种植大户家里大多是年轻人当家,他们倒是对贷款没有思想上的顾虑,只是从前贷款的流程太过复杂,往往款放到手的时候用钱的事儿早过了,怕麻烦。就像包地这种事儿,往往就是饭桌上或者串门时几句话的事儿,一垧地按现在的承包价在1.5万元上下,包六七垧地就得10万元,都是现说现给现成,过了当口地可能就被别人包走了。因此,以前更多的时候都是找亲戚朋友凑,还有可能借高利贷,农村把这个叫“抬钱”。这同样是整村授信想要解决的问题。

整村授信3年以来,他说自己的心思全花在东打听西打听、东家走走西家串串上了。打听的越多,知道的越多,他才好及时上门服务,让整村授信的工作一户一户地落到实处。“白名单”上的客户谁家要用钱了,他要帮着签订用款合同,合同一签就是3年。按照榆树农村商业银行“随用随贷、随有随还、随时随地、随心随意”和“秒申、秒批、秒签、秒贷、秒还”的“八随五秒”的工作要求,3年的合同期里,客户随时想贷多少贷多少,挣了钱随时能还多少先还多少。这中间,除了要求银行软硬件系统对包括利息在内的所有客户数据要及时更新以及审核机制快速反应外,也要求客户经理手机常年开机,随时接听客户的电话,保证随叫随应。几年下来,孙晓凯已经习惯手里经常拿着两部手机,里面储存着400多个客户的信息,每个客户的贷款还款数据他都要随时掌握,也随时会有客户问他这个问他那个。不管是在吃饭、上厕所、睡觉,只要电话一响就得接,言语解释不明白的,要马上打开视频,一步骤一步骤教人操作程序界面。这些在旁人看来的繁杂与枯燥,他却乐此不疲。

这些年,临江村的变化越来越大。随着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大力实施,村子里首先变美了,过去院前院后码得老高的秸秆垛不见了,家家户户门前安置了统一的垃圾箱,大小的水泥公路两侧装上了路灯,路边沟修葺一新,公共空间全部种上了花草和景观树木,夏天的时候整个村子就是花的海洋玉米的世界。村里还建起了两处广场,村委会西边的大广场6000平方米,演出、健身、打篮球、下象棋,都没问题。在村委会里的办事大厅,农民的一般性公共服务事项不出村都能办完。2022年,临江村成功入选吉林省“千村示范”创建村。孙晓凯相信这里面有自己的一份付出与努力。

忙碌了一个正月,正月二十七那天趁着周末孙晓凯正想早点回家,手机里又传来了好消息。临江村养牛大户张海娟又有了新动作,3天前在牛市上现场贷了8.3万元,肯定是又买了不少头牛。他挺佩服这个女人,整村授信的时候给她定了16万元的授信额度,教了几回,就在手机上把“榆农快贷”用得纯熟。早上看到张海娟最新用款信息后,孙晓凯随手翻看了一下她最近10个月的用信记录,随贷随还的有11笔之多,总计71万元。其中,最小的一笔是1.5万元,从贷到还25天;最大的一笔是16万元,从贷到还50天;从贷到还最快的一笔仅8天,款额9万元;从贷到还最长的一笔101天,款额2万元。也就是说,张丽娟把16万元的授信额度灵活操作到四倍以上的效率,如果按整个合同期3年的时长来算,这个效率还会不断翻番,创造新的“奇迹”。

2023年年初,榆树农村商业银行开始新一轮的人员交流,孙晓凯从五棵树支行交流到前进支行工作。在那里他将包4个村,工作强度会大大增加,人头也要重新一一熟悉。一切都要重新上路。说到这里,高高壮壮的孙晓凯有些动情,“有点舍不得临江村。”

有了这些理解,孙晓凯在临江村的工作干得特别卖力。线下调查进入“三轮评议”阶段后,他忙得不可开交。“三轮评议”就是汇总入户调查信息后,把每一户的信息在村这一级再过一遍。“三轮”主要靠三个人,都是熟悉全村情况的现任或前任的村干部、种植养殖方面的专家型能手、在村里有威望的乡贤,由银行出面聘请,对每一户的经济能力和经济信誉由他们中间的三个人背对背进行“评议”。孙晓凯最看重的是有过会计经历的人,他们对家家户户的经济状况最熟悉,能准确估算出每一户能够承受的贷款数目上限,为银行最终确认预授信额度提供主要的参考。“三轮评议”的结果是梳理出“白”“黑”“灰”“蓝”四套信用名单。“白名单”上的农户属于信用最优,“灰名单”上的信用有瑕疵,“黑名单”上的信用不佳,“蓝名单”是已经在榆树农村商业银行现有贷款的存量客户。四套名单出炉后上传到银行大数据系统,再经过系统风控模型进行过滤,完全没有信用瑕疵的成为最终的“白名单”客户,也就是银行系统里的预授信准入户。系统会根据“三轮评议”的结果,按照每户的经济实力,经过系统额度模型给出预授信额度。按照规定,一个农户最高授信20万元,一家企业最高授信300万元。用款的时候,只要在手机上点开“榆快金融”小程序,从申请到批准到到款,最快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用信和还款均能实现“秒贷”“秒还”的目标。按孙晓凯的话说,就是“实际用贷款的时候就像从自己兜里掏出来一样快一样方便”。

从2020年9月开始,经过榆树农村商业银行800多名员工100天的奋战,到这年年底,榆树全市388个行政村2442个自然屯3198个村组30万农户,有90.3%的农户纳入“白”“黑”“灰”“蓝”名单制管理。其中,“白名单”农户为10.5万余户,占比35%,当年即批准预授信41.8亿元,户均4.1万元。

临江村坐落在榆树市五棵树镇西侧的松花江北岸,冬天里依旧可以从起伏的冰面上瞥见江水冰封前浪花高高扬起的丰姿,若不是中间有一座江心岛的阻隔,便是满眼的壮阔了。2023年2月17日上午,离江边两三里外的梁维强家,五六个人正在维修一台即将投入春播的拖拉机,梁维强正在牛棚里给自家的15头牛打理饲料。

按照村里标准,这是一家标准的种植大户,旋耕机、免耕机、播种机、打药机、收割机样样俱全,包种的56垧地种的也全是玉米。前年一垧地打了2.6万斤,去年达到3.08万斤的自家历史最高产量,收入50多万元,全家高兴得不行,今年早早就做起了打算。不过,当孙晓凯问起他今年需不需贷款的时候,梁维强的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显示出和村里其他年轻人迥异的倔强。

“不光你们榆树农村商业银行的,其他银行啥的也总找我。”

“也是贷款的事儿呗?”

“我说不要,就天天找,还说给我立个户头啥的。”

“你手机里有榆树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小程序没?”

“没,没有。”

“以后就一丁点贷款的打算也没有?”

“没打算,不想付利息钱。”

从梁维强家出来,孙晓凯说,其实按他家农机规模一年种个100多垧地也不是问题,要是那样,日子过得肯定会比现在还要红火。只要他想贷款,肯定是“白名单”客户的待遇。可是,梁维强凭着厚实的家底,用钱的时候从来都是找亲戚朋友“抬钱”。而这正是整村授信最后一关“客户用信”所要面对的难题,“白名单”授信相当于银行给农户准备了相当的备用金,农户不用,所有努力都失去了意义。

于是,整村授信进入第三年后,为了不断拉长“白名单”,把“灰名单”“黑名单”里农户的信用尽可能地转化修复,成了网格员们又一项重要工作。榆树农村商业银行也配套出台了《“三台六岗”正式授信管理办法》,对客观原因造成信用瑕疵和失信的客户,银行可以进行线下与线上联合干预,帮助客户修复信用。这样的例子孙晓凯一说就能列出一长串,有的人家因为户主年龄在60岁以上,超出授信规定,如果家里还有其他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就可以更换成年轻客户的信息;有的是把贷到手的款借给了别人,别人到时间没还他,他也就还不了银行,这样的情况,银行可以调动不同网格的网格员联手出动,协助客户还清欠款;有的在别家银行有贷款,或者有3张以上信用卡的,原则上也是排除在“白名单”之外的,只要他有实际还款能力,也可以线下再度申请。反正七七八八凡是被大数据挡在外面的,网格员均可以通过人工再调查,把信用没问题的客户从“灰名单”甚至“黑名单”里拽进“白名单”。孙晓凯说,只有“白名单”拉得足够长,获得贷款机会的农户才会足够多,实际用款的比例也会相应大幅提升,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自然会更强。

从梁维强家出来的那个下午,孙晓凯去了邻村一趟,走访了一家特色经济户。这家人扣了6栋大棚,今年还想扩大规模,种的全是西红柿、豆角、西葫芦、黄瓜、西瓜之类的应季蔬菜瓜果。一个棚春秋各种一茬,赶上这几年市场菜价高,一年能收入小两万,顶上一垧地种玉米的收成了。当然,扣大棚的费用也大,如果用纯铁的架子,加上塑料啥的,一个棚扣下来合五六万元,再算上种子钱、化肥钱、人工费,是一笔挺大的开支。孙晓凯当场就要了户主的身份证,把身份证号码输进手机上“榆快金融”小程序里帮他查了下授信情况,结果显示“一般贷款逾期次数不符合要求”,就是有贷款到期没还。小伙儿当场就急了,说自己从来没贷过款,旁边的人也一下子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后来,还是小伙儿自己想起来几年前把身份证借给过旁人,那个人好像就是用他的身份证贷款来着。

这样的事儿孙晓凯已经见怪不怪了。农村一些人的法律意识不强,民间借贷盛行的时候,利息明明比银行高出二三倍四五倍,人们还是相信熟人之间的介绍去借贷,后来国家对民间借贷管理的严了,可是像一人多贷这样的事儿还是常有。晚上回到行里,孙晓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五棵树支行的刘洋行长,两个人一块儿趴在电脑前,边查信息边商量有什么办法帮小伙儿解解套。

孙晓凯是土生土长的临江村人。1953年五棵树农村信用社成立的时候,爷爷孙喜元担任了信用社的首任会计,爸爸孙德录当过信用社的副主任,2005年退休,孙晓凯按当时的政策顶了爸爸的岗继续在信用社工作。那一年,孙晓凯25岁。2011年信用社改制,五棵树农村信用社转制成为榆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支行,他也从信贷员变成了客户经理。他从当初一年放出700万元贷款的小孙,变成了如今一年能放出去2000万元贷款的孙经理。在五棵树镇里买了房子,娶妻生子。然而,他还是喜欢临江村的环境以及临江村的人和事,下班后大多时候回村里住。到临江村包村,是他工作后第5年的事情,转眼已经十几个年头了。孙晓凯说,临江村看着他一年年长大,他看着临江村在国家好政策的支持下一天天变富。

标签:

精彩推送